本文希望帮助读者尽可能能找对发音位置,基本掌握入门原理。不求完全没有口音。
背景
为什么英文发音不准
- 国内中文教材经常会用“循环定义”导致读者云里雾里,语言专家并不一定是出色的教材和文档编写者
- 义务教育前后的英文发音学习存在跳变问题,从入门到大学阶段的教材一般是英式RP(BrE),而实际上班与英语培训是美式GA(AmE)。最终结果就是各种发音混在一起,比如modern的“吗登”和“莫登”。
- IPA音标和字典符号与版本混乱
- 非母语无法用母语发音来理解英文,就像中文’b/p’不分,日语‘r/l’不分。
解决方案
- 针对标准不一致的问题,需要掌握权威字典工具与规范IPA格式 
- 针对具体发音问题,需要形成英语音系(English phonology)的知识导图 - 元音:Vowel chart,主要是舌头的前中后位置
- 辅音:Place of articulation: 调音部位的介绍,比如舌头到底碰不碰,要不要卷
 
选择工具
发音词典的对比
市面上有如下主流词典
-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DOCE5,朗文)- US/UK双发音,优选。6和5差别不大。
- Cambridge English Pronouncing Dictionary - US/K双发音
- Merriam Webster - MV(韦氏)美式,初学者不推荐,音标非常乱
- Oxford的字典为Mac/iOS自带:均为DJ音标,其实一本英汉即可。-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只有美式读法,需要设置显示为IPA
-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只有英式读法
- 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牛津英汉汉英词典 ,英美读法
 
此外还有欧路词典(Eudic):它自带发音比较坑,比如wait是 /wet/,明明是美式看起来是KK音标。最好安装第三方字典库。
如果入门使用,那么朗文是最优秀的字典。可以参考一位英文爱好者的词典评测。
音标系统的分类
音标系统是一种发声的编码方案,它至少有20种,它涉及到一些编码问题导致最终读音各有偏差。
- 编码规范不同:比如词典编撰时,A词典与B词典使用了不同的符号体系,常见编码格式如下- IPA 2015:主要用于语音学(phonetics)研究使用。维基百科中主要使用了此体系,它定位是语音学类的字典,不需要背。
- IPA的衍生变种- DJ音标: 主流词典均使用。支持英美发音。极可能被误叫作IPA音标。
- KK/MV音标:主要用于美式发音,初学者收益较低。- 赖世雄老师《美语音标》使用了KK音标,导致极容易和字典匹配错。
- 欧路词典的部份美式发音(比如wait的kk拼写为/wet/)使用了KK音标。
 
 
- 自然拼读:单词中加一些点,比如at·mos·pher·ic,它一般仍有IPA作为参考
 
- 再表现语料不同:即使编码规范相同,A词典与B词典输入输出的值可能不同,比如- 方言:同在英国,但是Oxford和Cambridge可能收录了不同地区的真人发音
- 风格:选择更古典(old-fasioned)还是更主流(modern),还是为了简化(simplicity)?
 
总而言之,各个方言体系比较混乱,可以选择带真人发音的一本英美双音标的词典,如果不确定就用朗文的音标。
调音基础
调音部位 Place of articulation
- Lips: 嘴唇,主要通过嘴巴的圆度,嘴唇的关合和包裹 - roundness: 嘴巴有多圆 - relexed,大部分场景为放松的,比如bird,dip,日语的る
- rounded,比如watch
- spread/smile,类似咧嘴笑,比如keep,deep
 
- Bilabial: 嘴巴是完全关闭(/m/)或者开启后瞬间关闭(/p/ or /b/),日语的促音。 
- Labiodental:上牙包下嘴唇,比如/v/, /f/,日语的ふ 
 
- Dental: 牙齿,一般特指上牙尖和舌尖的接触,比如think。 
- Alveolar Ridge:齿龈,默认特指上齿龈。有的分类细化为Post-alveolar,比如sink 
- Jaw:上下腭 - 上颚:从牙龈到后面咽喉均是上颚。注意腭音基本上是不碰舌尖的,但是却被叫做腭音,可能有歧义。 - 硬腭: Palatal,靠近牙齿,比牙龈稍后。palate一般特指硬腭。
- 软腭: Velar,远离牙齿,靠近喉咙,是测核酸的位置,一般用舌头后半部去“堵”,详见舌头的Backness。
 
- 下颚:一般用于张嘴控制Heightness,即上下颚间距的高度。发音的高度不要用舌尖的高度来计算,比如[lʌk] → [lɐk]就变大了。 
 
- Tongue: 舌头,主要控制舌尖和舌身体的位置。 - 控制舌尖:- 碰到具体位置
- 没碰到时,需要考虑是否弯曲。
 
- 控制舌身:主要体现在舌位前后位置,即Backness,主要通过伸缩舌尖前后实现。- 前中后的定义在各种方言中都不一样
- 具体多前多后只能靠感觉
 
- retroflex:舌头卷曲,这个的确发不出来,就不乱写了。
 
- 控制舌尖:
发音图表
元音发音表(Vowel Chart)介绍
Vowel chart是用二维模型描述IPA的元音音标发音的图表,用来定义frontness/roundness和heightness。请注意它是与“方言”挂钩的,每个国家地区的方言对IPA符号的坐标定位都有所滑动,没有固定的标准。
此表格有多种形式
- 基于IPA标准:并非日常使用,仅供外语专业人员使用,不需要掌握。
最常用的AmE和BrE合并如下(不含细微差距)

理论上单纯学习音标可以混用英美口音教材,甚至日语等二外。
辅音发音(Consonants)
辅音发音有2种分类方法。第一种分类是基于Manner,即声学效果,学习到连读时才有机会使用;第二种分类基于物理位置,即Place of articulation。
本文基于Wiki百科的表单渲染,以舌尖位置进行分类。“震动”指声带是否震动。
鼻音(nasal)
There is no plosive burst since the air flows continuously out the nose.
- 前鼻音n:同td位置
- 中鼻音ɲ:无
- 后鼻音/软腭ŋ: 同kg位置,但是非爆破。一般后面跟着kg等爆破音
| 音标 | 英文 | 中文普通话 | 日语 | 
|---|---|---|---|
| 前鼻音/硬腭n | ton/done/lawn/illness | 难 | みんな | 
| 中鼻音ɲ(IPA音标) | 连读: canyon | 仅粤语有 | に | 
| 后鼻音/软腭ŋ | tongue/dung/long | 冰/丁/桑 | なんで | 
| ɺ | / | / | ラーメ | 
连读Linking sound/fluent speech
虽然中文讲究字句清晰,表音语言一般在读前后发音类似的单词时需要用连读来处理这些重合部分(overlapping)。
- 日语主要用长音(比如せんせい)和促音(がっこう)来区分重合
- 英语中没有长音和促音,即不需要延长时间和爆破(plosive sound)。它只需要去重即可。
常见的a/the的例子
- An: make an appointment -> “make-k-an appointment”
- A: give a prescription -> “give-v-a prescription”
- The: give the prescription -> “give-th-the prescription”
有些教材针对这些连读规则写了厚厚一本书,但是通过表格公式计算连读必然不现实,肯定需要练习才可以。
英美发音的主要区别
英联邦国家(英美澳加新)口音均有所不同。比如雅思中甚至还会考印式发音,在香港的港式英語也不一定听得懂。
英美口语的主要类型
英美两地发音都发源于旧英语,总体上在近百年进行了分支发展而,两种方言会出现相同单词但是有不同音标。参考地址
美式国内有如下
- General American,美式教科书发音
- 事实上由于地理位置和种族有非常多口音。
英国国内主要有5种口音
- Received Pronunciation:所谓的标准英语,但是它又有2个标准 - Conservative RP: old-fashion的posh/prestige的发音,但是极少使用
- Mainstream/Modern/Contemporary/SSBE: 字典/教材/BCC中的UK口音,定位是公立学校/新闻都被兼容的普通话
 
- 其他Regional British:更加分散,方言更多。 
随之而来的当然也有口音绑定身份的问题:比如地区、阶层、国家、种族。
发音方法的技术对比
- Rhoticity(R-loss): GA都带卷舌,而RP只有元音后。 /r/ is clearly pronounced in RP at the beginning of syllables before vowels, but not after vowels or at the ends of words. 理论上美式更加“传统”,而英式反而变化了。比如 - market, drawing
- car, park
 
- Vowels - GA and RP have different vowel sound systems. For example, GA has the cot-caught merger while RP distinguishes these vowel sounds. 这里只介绍最常见的三个a - ɑ: script A, 手写A, Open back unrounded vowel,类似啊,比如 Tom的发音在英国是是“偷木”和而美国是“套木”
- ɒ: turned script A, 反转手写A, open back rounded vowel, UK专属发音,类似“哦”
- a: print A,打印A, open front unrounded vowel
- 常见区分- æ与ɑ: 比如 last,UK为 /lɑːst/,US为 /læst/
- 正倒ɑ:shop: /UK /ʃɒp/, US /ʃɑp/,tom /UK tɒm, US tɑm/. problem.
- e和i: leverage: /UK 'liːv(ə)rɪdʒ, US 'lɛvərɪdʒ/
 
 
- consonant - du/su: due /UK 'djuːəʊ, US du/
 
- T-flapping - GA flaps /t/ to a sound like “d” in unstressed syllables and between vowels. RP does not exhibit flapping. 在某些连读或者速读场景下,美式不区分ptk和bdg。比如hitting it, party 
附录
扩展:PTK的送气与不送气
- 送气:肺部发出气流,通过横膈膜挤压肺部控制气流的速度,它控制着声音的振幅(功率)与总时长,入门书上常写着“送气是否明显”,“对着蜡烛吹气”
- 发声:声带震动产生,入门书中常写着“声带震动”,“用喉咙发声”。需要刻意练习。
送气与不送气
送气时用IPA符号[ʰ]表示,当送气少时,被翻译为无气音,严格说应该是弱气音。
| 分类 | IPA英标 | 漢語拼音読音 | 日文平仮名読音 | 英文连读 | 
|---|---|---|---|---|
| 無声有気音 | pʰ/tʰ/kʰ | p/t/k, eg 踏的拼音 tà [tʰa] | わたし(慢读) | tar(沥青) | 
| 無声無気音 | p/t/k | b/d/g, eg 大的拼音dà [ta] | ふわふわタイム(快读) | basketball/cup | 
| 有声有気音 | bʰ/dʰ/gʰ | 没有 | おだいじに(不明显) | day | 
| 有声無気音 | b/d/g | 没有 | こだて(快读) | good | 
那么在送气是否影响语义?
| PTK发音 | 普/粤语 | 英语 | 日语 | 
|---|---|---|---|
| 区分送气强弱 | 非常重要 | 英式区分,美式混乱 | 原则上不区分 | 
| 区分声带震动(清浊) | 只有清音,不用喉咙 | 英式区分,美式混乱 | 严格区分 | 
| 发音个数 | 47 | 48 | 约30个 | 
参考如下
- 英文不严格区分意味着老外对你的口音可以容错,但是自己还是要努力下。Most people have very little voicing going on while the lips are closed during either pie or buy – 《A Course in Phonetics》 
- 英语与日语在高语速时均没有“清音浊化”的说法,而只有“不送气清音/Reduced voice”,不要过分追求完美发音而去模仿“不送气”。 - 比如日语的わたし与わだし是完全不同的,要以字典为准。某些词连一起存在浊化现象,比如“新型/しんがた”,但是字典上有明确写出来。
- 英式英语也没有浊化,即使是s后的p、t、k。美式英语事实上区分混乱。德语口音也会混用。
 
- 一位岛国英語先生的介绍: 
- 一个介绍 [b] [ph] [p]区别的文章:Buy a pie for the spy 
扩展:汉语的音标化
汉字在以前也采用英文借词发音
- 香港邮编发音(Postal Romanization): 比如Tsim Sha Tsui
- 新加坡福建話: 比如陈(Tan)
扩展:词根拼读与自然拼读(phonics)
本质上是通过经验积累进行反推的猜测方法,这种方法从时间投入上来说不如基于艾宾浩斯曲线的死记硬背。
扩展:术语
以下仅供高阶参考,其实可能用不上。
| 中文术语 | 中文别名 | 英文表记 | 日语表记 | 
|---|---|---|---|
| 母音 | 元音 | vowel | 母音(ぼいん) | 
| 子音 | 辅音 | consonant | 子音(しいん) | 
| 清音 | 無聲音 | voiceless sound | 無声音(むせいおん)清音(せいおん) | 
| 濁音 | 有聲音,带声音 | voiced sound | 有声音(ゆうせいおん)濁音(だくおん) | 
| 不送气音 | 不送气 | unaspirated consonant | 無気音(むきおん) | 
| 送气音ʰ | 送气 | aspirated consonant | 有気音(ゆうきおん),または帯気音(たいきおん) | 
总结
如果我是外文老师,我会考虑使用控制变量法,按照九宫格一次讲解。而且要求像元素周期表一样先背下来再一个一个讲,但是此方法需要较强的学生能力。
参考
- 《Pronunciation Pairs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nds of English》入门与中级使用
- 《English Pronunciation in Use Advanced》
- http://www.himalaya-soft.com/iCanSpeak/how_I_train_vowel.htm
- https://mythvill.top/index.php/vowel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