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基本面(Fair value)岗位工资(技能定级)绩效奖金前瞻(Outlook)培训后效率提升评估职位供求关系原则上岗位定级与薪酬是无关的,不要因为对方要多少钱而反向推算定级。
- 技能定级是绝对值,基于简历进行CheckList判断即可。不要考虑经验年限,年龄等因素。
- 薪酬与大环境,汇率,加班工时息息相关
跟踪后续
如果候选人有意向
- 一定要及时让候选人放心,回答各种疑问,避免各种原因导致凉了
- 如果中间HR能力不行,你千万不要让HR当二传手,而直接与候选人交流
试用期观察与复盘
相比于终身工匠模式,中国的工作模式更加类似美式的短期现货雇佣制,要求成果与即战力。因此,不符合要求的需要尽快替换。
- 进展规划:在项目进度或阻塞点上,需要观察能否及时反馈问题;度量输出的工作量。
- 纠正习惯:
- 质量:通过大量的考试,形成初步标准;实施自动化静态检查,比如代码warning的清除
- 一对一培训:这种可能需要投入8~16小时的全职时间去纠正一个人的习惯
- 责任:对进度意识弱,每天回答“正在做”的组员,需要及时给予压力,不匹配就尽快开除。
- 学习培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在职培训甚至比招聘本身更加重要。
- 业务上的从零学习与总结输出的能力。
- 纯IT理论的培养规划(比如软考/架构设计)
假如上述能力长期不具备,需迅速开掉换人。同时需要再次改进简历与面试过程,争取下次不再出现问题。
其他
关于大龄码农
大龄码农工作经历久,自然对高工资有线形需求,因此输出必然被高期待。个人感觉如下
- 很多习惯难以纠正,学习速度不如应届生,培养成本极高
- 软件领域的知识半衰期非常短,经验没有形成壁垒
- 即使强服从,卷加班,姿态低也没有用:只要有“拉通考评”,那肯定排最后。
那么是不是“活到35岁”就结束了?结论上来说是的,而且从千禧年一直如此。当然随着少子高龄化,未来就业可以参考隔壁岛国
- 年龄歧视从35升到50
- 40以上正式雇佣的机会逐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