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改进
2017-08-25 / modified at 2023-10-22 / 2.6k words / 8 mins
️This article has been over 1 years since the last update.

网上软件工程相关的书籍与文档已经有很多了,但是一般都存在一定的幸存者偏差,比如《人月神话》作者叙述如何在IBM带团队,而现实中反而大部分遇到的项目是领导拍脑袋决定几天搞定业务;或者给你一堆不是你面试的外包/新员工;或者临时给你交接一个锅

本文适用于

  • 技术水平很高,同时更希望获得非技术成长的读者

本文限定的场景是

  • 只在个人层面上自下而上效率改良,相当于打补丁,非管理者。无法影响项目这艘大船的全局航线
  • 主要适用于大型软件项目

本文的内容是通过负向改进来识别不增值的工作,而不是一键升级软件质量的【特效药】

主要目的

  • 提前发现/拒绝不增值业务
  • 自动化/外包化重复劳动

其实这种效率提升与JVM优化有相似之处,比如JIT优化、代码记忆化、内联去掉无用代码

关键词: 方法论, 持续改进, 会议, 质量与流程


指导思想

基于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简称BCM),打造反脆弱的团队。

懂得拒绝

在代码中经常写各种防御代码,用于判断空或者业务校验。在开发中也是一样,第一件是就是拒绝/甩锅。拒绝主要有2种类型,一个是不要轻易承诺,另一个是不要把帮助当做理所当然。

  • 不接受直接派来的人: 一定要自己再面一遍,否则后续就擦屁股吧。
  • 不接受没有交接来的锅: 这种一般都找不到责任人,否则加班到晚上还找不到接口人。
  • 他人挖坑导致的救火: 要求领导承诺事后进行AAR改进
  • 不接受各种不增值杂活: 这样的活一般直接分一个非主力外包出去干(搞环境/冒烟/笔试对答案)。

总的来说,遇到上面问题我个人一般是拒绝的,硬要塞给我也会报风险。如果你个人不太习惯直接拒绝的话,你可以提一个比较高的条件,让对方知难而退;否则一旦接受,后面的锅就源源不断甩过来了。

记录每天的工作

识别不增值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发现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无巨细地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投资时间并不多,而且收益率非常高

TOO-BUSY.png

实现方法

  1. 使用场景: 当你感觉非常忙的时候才用,平时反而必要使用
  2. 使用Excel/便签等工具,以小时为刻度,记录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最终如何解决的,责任人是谁要落地
  3. 项目不紧张时,列出表格对时间,不是自己的责任要甩锅,是自己的责任要想出改进建议

举个例子,我在某项目开发中某用例执行时报错,责任主体不明确,涉及到: 自己开发的代码,其它组的代码,自动化用例,开发环境(Redis/Zk/DB)。而且这个定位及其复杂,搞了一天最终定位出是其它组代码导致的。众所周知,CI失败将影响整个组,因此通过记录定位过程,既可以方便甩锅,也可以后期进行持续改进

你可以把这个方法先用几天,然后把问题攒着再进行会议集中处理,具体流程如下

1
2
3
4
5
6
7
按照小时维度记录工作内容
|
项目不紧张时统计分析工作是否增值
|
将不增值工作自动化/外包化
|
自己留下更多时间

这个方法也就是所谓的AAR事后回顾

无增值项目问题枚举

下面是在实际项目中通过上面“记录”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模块责任不明确

在项目开发中,涉及到各种组件,出了问题经常会互相踢皮球,这种问题,需要建立求助Map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ef map = [:]
def lookForHelp = {problem->
//定位求助....
return person;
}
def person = map.get(problem)
if(person!= null){
return person
}else{
person = lookForHelp(problem)
map.put(problem,person)
return person
}

就是上面代码的意思,通过建立Map缓存,并分享求助信息(比如项目组内部主页)给成员,减少lookForHelp的时间

这个就是算法中的动态规划,保留计算结果供下次使用

忽视自动化工程投资

以常见的开发领域为例,许多人都遇到过下面的问题

  • 生产环境与测试环境数据“污染”导致耗费大量精力定位问题
  • 各个小组通过邮件、Word、Excel去定义协议,版本管理混乱,后期大量扯皮
  • 客户/测试的问题通过邮件轰炸,开发手工用记事本核对是否解决

这些问题看起来可大可小,都可以通过堆加班,招外包来解决问题,因此很多人,包括开发人员也不重视,最多也就是每次到了deadline时开始抱怨加班多,而deadline结束后再也没有想办法如何去改进问题。这个是拖延症,得治。按照【二八定律】,可能有80%的人都默默地被动忍受,10%的人可能发个帖/邮件抱怨一下,剩下的10%可能才提出问题后并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

  • 求助领导推动问题: 请领导给自己时间去专门优化流程,甚至大的项目组可以成立专门的工具开发组
  • 投入专有人力/时间开发工具: 将重复需要做的事情封装为【流程函数】,并进行版本与文档维护
  • 所有的流程/文档全部版本化: 比如Url协议可以通过Postman/Swagger以外部文本DSL的形式进行保存,而不是使用Word这样的二进制格式,这个好处就是支持Git版本管理,同时有大量的工具方便生成测试用例或者MockStub
  • 自动处理任务: 使用脚本,机器学习,AI来处理各种任务,这个是未来的趋势。

其实还有很多自动化方法,具体的发展方向就是IT/流程与工具,这个涉及到跨领域问题,做自动化需要与内部客户对齐

过早进行公共下沉

在某些企业项目中,为了降低成本,公司想尽量复制,去除定制。因此总是有各种趋势把代码放到公共中,想节省开发时间。

不过事与愿违,真正项目中却是这样的

  • 代码下沉到公共后,多人修改后(加入各种if),最终成为了大麻花,没人再敢修改或者重构
  • 有人代码质量差,有人离职跑路了,而这个公共每个人不得不用,苦了后面的开发去定位问题
  • 项目后期,开发宁可用黑科技绕开公共,或者再写一道适配器,反而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项目层面上为了【重复率】指标而公共,用行政命令控制项目代码

对于此类问题,有如下方法

  • 及时报延期风险,并证明收益比是多么低
  • 转换、查表、补全等CURD操作不适合放到公共
  • 真的有场景需要才下沉到公共,平时尽可能使用开源/有积累的公共库

谈程序的“通用性”

过早进行联调

在交付类软件项目中,就算《人月神话》在公司推广得再多,实际项目还是给一个deadline,然后算出人天,最后再加权除法计算到某一个人,因此项目的时间总是不够。

当项目进度由于各种原因落后,此时为了发版本而强行进行过早联调,这样看起来“准点了”,实际上问题更大

  • 部分代码没有测试就直接联调,出现问题难以通过排除法定位出责任人
  • 所有人挤在一台机器上,日志多/重启多,最终效率反而更低

对于此类问题,大船已经快沉了,任何改进都是在浪费时间,我建议跑路

忽视合作人员质量控制

在很多软件公司中,包括BAT都招聘了大量的合作方员工,如果给你分几个水货,那么你就是给他们擦屁股的;如果来了几个高手,你就可以当包工头啦。总体来说,我个人建议

  • 严格要求面试(特别是自学能力),否则最后加班的是你自己
  • 反复筛选淘汰(时间可能长达数月),最终选出符合要求而且稳定的人员
  • 尽可能不要远程办公,而是要通过晨会等面对面的方式对齐目标

详见如何在两周内带起一个小团队?

无时不在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指,也就是说在项目中忽视的小问题,最终一定会发生。举个例子

  • 没有审阅过的代码一定会出错
  • 没有维护的开发环境一定会挂掉

这类小问题,发现一个记录一个,找出对应责任人,并建立文档化的Wiki,以解决此问题。

总结

本文其实就是一篇自下而上的改良方法论。各位在项目中遇到类似问题时,首先不要有抵触心理(不要敌视,也不要闷着不说),而是要通过上面的方法论进行总结反馈,并向上给出改进建议

  • 改进成功: 当然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了
  • 改进失败: 如果上级是一个二传手,那么问题将很难推动,请赶紧逃离

总的来说,任何改良都不如“跟对人”,这个就是靠运气了

扩展阅读

  • 《软件开发践行路-ThoughtWorks中国区文集》
  • 《图解CIO工作指南》